玉堂酱菜品牌董事长何景春访谈
“运河悠悠连千里,玉堂绵绵三百年”。千年的京杭大运河穿越济宁,独特的历史地理优势孕育了其独特而璀璨的传统文化,三百年的玉堂酱园就是其中一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文化奇葩。记者近日了解到,济宁将建设玉堂酱园博物馆,一家酱菜企业到底有多少厚重的历史文化可以撑起一座博物馆?玉堂酱园名字背后有多少济宁的历史文化符号?记者走进这家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企业,感受其百年风雨中积淀下来的文化魅力。
运河文化 千里大运河造就出百年玉堂
记者来到了位于济邹路上的现代化的玉堂酱园生产基地,酱园里工人们正忙着倒翻酱缸里腌制的一个个菜包。“这片酱缸一共有3000多只,公司生产的所有酱菜都是从这些缸里出来的。 ”玉堂酱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景春介绍,腌制酱菜的酱也都是公司自己生产的,一缸酱一般能腌制四次酱菜,目前,他们还保持着300年以来的传统工艺,所以玉堂酱园的酱菜风味独特。
“玉堂文化是运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运河造就了三百年玉堂。”何景春介绍,玉堂酱园的百年品牌发展离不开大运河,京杭运河开通后,济宁成为江北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玉堂酱园”的创始人戴阿堂,自姑苏沿运河北上到此后发现:“济宁州、赛银窝,生意兴隆买卖多;南门口枕着运粮河,交通方便行商多”,遂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创建“玉堂酱园”。
为了把新研制的豆腐乳、甜酱花生仁、酱菜、金波酒、果酒等产品推销出去,玉堂酱园采用了神仙会的方式推介,神仙会等同于现在的展销会,会址在济宁太白楼,采用玉堂酱园搭台唱戏,清政府大员、富豪、商人、老百姓参加的大聚会,玉堂各类产品风靡全国。光绪元年(1875年),玉堂酱园聘请清末著名书法家项文彦为“玉堂”写下了容经营与艺术为一体的传世杰作,把它装饰在临古运河的迎门墙上,引得南来北行的游人和客商止步,玉堂名动京师,从此玉堂产品开始作为皇室贡品而誉满中华。
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岁月的磨砺带给了玉堂酱园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今,玉堂酱园已成为山东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文化之一。玉堂酱园博物馆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玉堂酱园为原型的山东梆子《运河老店》也已搬上舞台。
孔孟文化 千年儒学熏陶出玉堂儒商文化
在玉堂酱园文化展示厅内,两块玉堂酱园金如意葫芦招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正反面都有文字:进京腐乳、五香茶干。何景春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这是为防伪而制作的招牌,总共有四块,目前仅剩两块,这招牌就是玉堂信用标志。
济宁受儒家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与商业为重的运河文化碰撞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儒商文化。玉堂酱园是济宁最大的儒商世家。在近300年的经营中,玉堂酱园一直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店训,正是玉堂酱园的诚信经营,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信赖,得以连续经营两三百年。在乾隆年间戴家经营不景气时,大药材商冷长连就是看重玉堂的诚信才敢于向玉堂一次性借出一千两银子,从破产边缘挽救了玉堂。
何景春告诉记者,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比较穷,玉堂甘于做“一个制钱的买卖”,只要拿一个铜钱,就能到玉堂买两样小菜,再滴上几滴香油,让百姓都能吃上玉堂酱菜。光绪年间,玉堂东家军机大臣孙毓汶受到御史参奏 “既为官又经商与民争利”,他写了申辩,慈禧太后派人查探后,认为玉堂酱园对老百姓做的是“仁义”生意,不仅没有与民争利,而且还显示了皇恩浩荡,于是没有对孙毓汶治罪,而且还宣召玉堂产品进京。曲阜孔家本来对商家持不支持态度,后来看到玉堂在经营中作“仁义”生意,并且出资帮助地方翻修了济宁州和曲阜的学院,让书生有学可上,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还同玉堂的东家结成了亲家。
运河文化、孔孟文化赋予了玉堂酱园深厚的文化积淀。何景春董事长告诉记者,如今的玉堂酱园建立起了绿色食品工业园,有数十种产品出口捷克、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玉堂酱园正在规划在玉堂酱园原厂址上建设玉堂酱园博物馆,让游客通过参观博物馆感受三百年玉堂文化,体味千年的运河文化、孔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