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品牌董事长陈木森访谈
清政府因为修筑粤汉铁路需要大量的水泥,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张下进行招商,清华实业公司总经理程祖福应招,筹集股本42万两白银,在石灰窑投资建水泥厂,1909年5月建成投产。此后的30年间,湖北水泥厂渐领华中华南地区水泥之风骚。
抗战期间,湖北水泥厂生产水泥40多万桶,适应了战时国防、交通、工业、水利建设的需要。1939年,为了保证抗战后方的水泥供应,应工业界人士的邀请,王涛联合各方力量在昆明建起了昆明水泥厂。1943年5月,昆明水泥厂和华中水泥厂召开股东大会,成立了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昆明,1945年10月迁往汉口。
抗战胜利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选址湖北黄石枫叶山再建大冶水泥厂。1950年4月,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由武汉迁至黄石和大冶水泥厂合并,经中央重工业部批准,公司更名为公私合营华新水泥厂。1950年12月第二条湿法旋窑生产线建成投产,此时工厂规模已达到远东第一,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103年后,华新水泥不仅跻身中国水泥龙头行列,更在力图改变水泥业传统灰色基调,展现其绿色和节能环保的企业形象。百余年来,华新人从来没有忘记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树立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要求我们超越利润是唯一追求目标的传统理念,要求我们拓宽视野来看待企业的责任,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周边社区和政府的需求。”近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木森受访时如是说。
品质华新
迄今为止,华新公司本部(现黄石分公司)出厂水泥合格率和出厂水泥富裕强度合格率连年保持100%合格。所有新投产的分、子公司出厂水泥合格率和出厂水泥富裕强度合格率均保持100%。这种历史的沉淀,国内水泥业无出其右者。
陈木森告诉记者,华新是“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很多著名建筑物和项目都是用华新水泥来浇筑的。“使消费者放心的理由不仅是因华新百年品质有保障,也因为他们认为华新是最专业的水泥制造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熟练的员工,使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充满信心。”
百年之间,人民大会堂、革命军事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北京新老十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长江中下游沿线几乎所有长江大桥;京九铁路、京珠高速、沪蓉高速以及武汉天河机场等重点项目;葛洲坝、黄河青铜峡、金沙江溪洛渡等水利枢纽工程均采用华新水泥。
三峡工程开工后,华新作为主供应商,一直保质保量地为三峡工程输送水泥,特别是工程最核心坝体和部位全部采用华新的高端水泥,被三峡工程总公司认定为质量和服务双最佳供应商。
华新水泥也已铺上广袤的世界屋脊——西藏。目前,华新水泥的供给已遍及西藏山南、拉萨、那曲、日喀则、林芝和阿里地区,广泛用于西藏重点工程建设,如拉萨柳梧大桥、拉萨火车站、中尼公路等。
绿色华新
2010年4月9日下午,来自全国32个省市区和76个环保模范城市的近300名代表,在华新宜昌公司污泥处理车间亲眼看到:一车车由污水处理厂封闭运来的污泥经过处理后,作为辅料入窑煅烧生产水泥。
据了解,华新宜昌公司于2008年11月底开始采用脱水污泥直接入窑技术处置市政污泥,每天处置能力为150吨。该项目已经做到了污泥处理过程中无洒漏、零排放。经检测,生产出的水泥产品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也没有产生二次污染。
该公司利用这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窑处置污泥新技术,一年来共处置了宜昌城区产生的3万多吨污泥,占该市产生的市政污泥总量的80,不仅在污泥处理过程中无洒漏、零排放,彻底消除了对长江水质及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隐患,而且生产出的水泥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这项城市污泥处置新模式得到国家环保部积极肯定,并在宜昌召开的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上向全国推广。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水泥引进到中国100多年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能耗高、污染重”的印象。在我国构建“两型”社会的进程中,水泥行业将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华新人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华新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要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发展。”
近年来,华新一方面在扩张发展中坚持“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高效益”标准,在每个新建项目从立项就充分考虑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10%以上;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纵向一体化”战略,引领水泥工业由“污染型”向“环保型”跨越。2007年,华新正式设立了环保事业管理部,在发展水泥主业的同时,环保业务进入实质阶段。
短短几年间,华新环保业务总投资2亿多元,通过利用战略合作伙伴——瑞士豪瑞(HOLCIM)集团多年的成功经验,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可替代原燃料事业,形成国内领先的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来消纳和处理整个社会其他工业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
据介绍,城市污泥处置是一个困扰我国众多城市多年的一大环保难题,过去处置的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炉焚烧、电厂锅炉焚烧等,但都存在投资巨大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利用水泥窑处置污泥新技术,可以保证污泥中有害有机物可充分燃烧,焚烧率可达99.999,即使是稳定的有机物如二口恶英等,也能被完全分解。
水泥工业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华新通过挖掘自身技术优势,让绿色水泥规模化,找到了一条兼顾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的发展之道,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节能华新
“华新水泥不仅创造更多的绿色,还为保存更多的绿色而努力。”访谈中,陈木森如是说。
作为湖北省首家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格的水泥企业,华新还拥有技术高超的变废为宝魔术,可以将电厂、钢厂的废弃物,例如粉煤灰、矿渣、炉渣及水渣运用到水泥原料中,将更多的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资源。公司每年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占华新水泥原料的30%以上。此外,华新以水泥生产为轴心,充分发挥主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纵向一体化”,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骨料和环保水泥包装袋产业。目前,位于武汉、黄石、襄樊、赤壁等地的混凝土搅拌站相继建成投产,而武穴、阳新等地大型骨料生产线已建成或开工,年产过亿只的新型水泥包装袋生产线也建成投产。
而在未来的几年间,华新还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新建成7个废物预处理或协同处置工厂。届时,这些工厂每年可以处置磷渣、电石渣、沼气渣等工业废渣200万吨,处置毒鼠强、废弃农药及污染物等40万吨、各种工业废弃油渣1万吨、废弃电子产品5万吨、工业及城市污泥50万吨及城市垃圾100万吨,而且在处置过程中做到安全和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华新已逐步实现由传统水泥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型水泥集团的战略转型,形成了被社会广为称赞的“华新模式”。
公益华新
百年华新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同样不甘人后。
2007年,华新水泥在国内水泥业中发出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水泥企业向社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单位,使得华新水泥在现有的规模和体制下,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先行者。
陈木森表示,华新水泥将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同时在全国进行合理布局,今后工人95%都在地方招聘,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在服务社会方面,华新水泥仅2008年就为赈灾、支援社区建设和捐资助教等共捐赠606万元。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与其大股东瑞士豪瑞(HOLCIM)集团及全体员工共募集了345万元善款。另外,公司在四川新建的首条水泥生产线——华新渠县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09年11月顺利点火投产,缓解了灾后重建中水泥供需矛盾。
项目建设中,华新公司在施工管理上想方设法,把噪音、粉尘对周边的影响降至最低,并积极引导百姓参与工程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周边百姓的车辆、人力和农副土特产,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第三产业;在劳动用工上,公司将周边失地农民作为优录对象,在符合基本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培训,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而使项目建设呈现出政府、百姓、企业“三赢”的可喜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