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干燥机品牌董事长谢洪清访谈
对话背景
天才是如何成就的,爱因斯坦给出的答案是:1%的智力+99%的努力。那么企业的成功如何才能得来,谢洪清的答案是:吃苦加创新。
谢洪清,常州先锋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以自己的吃苦和创新精神,在国内干燥行业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999年成立的先锋干燥是中国干燥设备行业的大型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同时,先锋干燥还是中国通用机械干燥设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会员、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会员,并率先通过了欧盟CE认证、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今年还参与制订8项干燥设备国家标准。目前,“先锋”产品覆盖全国,同时也辐射到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先锋干燥的成长速度令人羡慕,从最初的600平方米厂房、8名工人,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8000平方米厂房、150名工人。公司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每年的销售收入以50%的速度增长。2009年,先锋干燥的销售超过5000万元。您是如何让“先锋”保持这么好的发展势头的?
谢洪清:企业的壮大,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很重要。从最初的起步,到后来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有详细的规划。我们在创业之初便抓住了先机,当时,国家正出台政策要求所有药厂的机器设备更新,而我们的企业正好是生产这方面设备的。
记者: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当初为了抢抓这个机遇,您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谢洪清:我们首先抓的当然是产品质量了,但同时也抓产品销售这个环节。企业员工虽不多,但有比较成熟的销售人员,并且十分注重产品外宣工作。上世纪90年代,我们使用了最老土的办法——用信件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单送达各个陌生的地点,这个方法既省钱又有效。那时我每天都趴在桌子上,对着电信黄页找地址写信,一天要写上五六百封信。这些信件带着我们的希望飞往了全国各地,累是累了点,但效果不错。
记者:经历了原始的书信开拓销售之路的阶段,如今您在销售方面还有什么秘诀?
谢洪清:我们发现,在各种行业会议上推介自己的商品也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记得2002年5月,我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制药机械会议,当时带去了500余份宣传资料,没想到一下就被抢空。通过这次推介,打响了我们“先锋”的知名度,也为我们带来不少订单。现在只要有行业会议,我们一般都会参加,而且精心准备。
记者:“先锋”拥有专利发明3项,实用专利7项,同时在2007年还成为了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单位。“先锋”是如何在产品创新方面独占鳌头的?
谢洪清:创新是企业常青的法宝。如今,干燥行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状态,仅郑陆镇就有200余家企业。你不创新,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从2006年开始,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更大了。在新品开发上我是舍得花大力气的,这几年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
创新是一个风险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2008年,公司投入100万元用于研发一种饲料制料机,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没有打消我们研发新品的积极性。伴随我们产品结构的不断延伸与优化、高新技术的深入探索与广泛应用,我们将更好地丰富产品的形式与内涵,为客户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提供最精致的服务。
记者:除了抓住机遇、注重创新等因素,您觉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什么?
谢洪清:一个好的搭档在企业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但要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才是关键。我的搭档查协芳,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总能想出一些出奇制胜的销售策略。
眼界决定境界。在竞争分外激烈的干燥行业,我们要用勤奋和智慧在企业的发展之路上印下坚实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