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标正红花油品牌董事副主席梁庆经访谈
本地老字号斧标驱风油的第二代传人——梁庆经在商场上的长袖善舞,众所周知,但许多人对他年轻时丰富的社交生活所闻不多。这位企业家除了做生意,还精通太极、高尔夫球、射击和国标舞等,甚至曾经代表我国参赛。
不管你是最in的X世代、Y世代,还是Z世代,你必定知道什么是驱风油,甚至很可能身上随时都带着一小瓶,而且大半是斧标驱风油。这个纵横市场超过半个世纪的本地品牌虽然古老,但其早年的行销策略却极为大胆。其第二代传人,梁介福药业董事主席梁庆经年轻时更是时尚一族,从太极、高球、射击,到国标舞,样样精通。
而我们今天有《新明日报》可看,也与斧标驱风油有深厚渊源。
梁庆经的故事可从1922年他父亲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的那一年说起。
老一辈的报人和读者对梁庆经或多或少都会有印象,因为他父亲梁润之是《新明日报》的创办人之一,梁庆经本身也是华社的一个重要名字,担任过40多个社团和组织/机构的董事。但比较少见报的是梁庆经年少时丰富的时尚生活,从太极、高尔夫球、射击到国标舞,他不仅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而且样样精通,与今日很多富家子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高龄80的梁庆经身体健壮,虽然是传统的驱风油第二代传人,但他小时候在新加坡珍珠山小学和欧南中学念的是洋书,原本还打算升上莱佛士书院,但上世纪40年代二战爆发,他在日本占领时期被迫停学,结果是在新加坡沦陷的那三年半在家补习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中文,原因是“父亲早在那个时候就认定中国会壮大”。
下课后到同学家开舞会
梁庆经在50年代称得上是典型的公子哥儿,经常进出各种俱乐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他在战争结束后以16岁的“高龄”进入华侨中学当中一新生,直到21岁高中毕业,期间经常在下课后到同学家开舞会,同学们会请一些“舞林高手”到家中示范表演,他们则边跳边学,画面是经典的50年代“洋房+茶舞”。
梁庆经说:“我喜欢跳舞,最喜欢华尔兹,直到现在还非常喜欢国标舞,早些时候还考取了专业文凭,现在已经是国标舞比赛的评审。”
梁庆经的一个“特长”是,只要他喜欢,必定做到最好。除了国标舞,他也是高尔夫球和射击高手。
梁庆经是本地岛屿俱乐部的第一批华人会员。原来当年的岛屿俱乐部不允许华人进入,当这个制度废除之后,他跟随友人张容(胃仙U老板)到岛屿俱乐部打高球,当年还以1000元的费用成为该俱乐部的第一批华人会员。
有趣的是,打高球在当年被视为“乐龄活动”,但当时年轻的梁庆经似乎很有天分,结果还代表俱乐部参加比赛。而他的天分还不只是在高球上,许多他原本碰都没碰过的活动,他都“一鸣惊人”,包括射击。
早年家家有斧头
谈到射击,梁庆经的天赋更是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我也不晓得为何会这样,当年我的一个同学带我到美芝路的射击俱乐部去玩,我拿起短枪‘随便’一试,结果是百发百中,都中红心。”
梁庆经就这样一射成名,马上成为射击俱乐部会员,不到一年就以俱乐部会员的身份代表新加坡出国参赛,并拿下不少冠军。此外,他也擅长乒乓、羽球和网球,而由兴趣演变成经他发扬光大的另一活动是太极,原来他是本地“鉴泉太极健身社”的发起人之一。
但梁庆经强调,年轻时候的他活跃于社交场合并非为了炫耀。“主要是因为我喜欢这些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消遣而已。”
如果有人问怎样才能把生活享受到最尽,梁庆经是个佳例。
上轮船派发驱风油
梁庆经年轻的时髦岁月在一定程度上,恐怕遗传自父亲梁润之的创新脑袋。梁润之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懂得市场行销和广告效应,是这个行业的本地先驱。当年,梁润之为驱风油制作的传单很有创意,一面是宣传斧标驱风油,另一面是印上二十四孝的故事和小说,至今仍然是斧标驱风油的招牌。
在1971年接手公司业务以后,为了达到薄利多销,梁庆经曾和员工登上轮船,向前往麦加朝圣的人免费派发驱风油,同时也热心赞助驱风油给老人院和学校。驱风油在这几年还成了我国国庆礼包中的小礼物之一。
虽然驱风油今天已深入每个家庭,但梁庆经的父亲原本不是卖药油的,做的是绸缎生意。梁润之在1922年被老板从广州派来新加坡做事,几年后才决定自己当老板,并到上海的“老介福”取货。
但后来丝绸的市场不好,梁润之于是改行代理药油,进口了不少来自德国的药油,并很努力亲自促销。梁庆经说:“父亲的勤奋得到一名德国医学博士的欣赏,给了父亲一个简单的药方,让我们自己生产药油。我们后来甚至用了‘介福’这个名字当成在新加坡的店名。这就是斧标驱风油在新加坡桥南路总店‘梁介福’店名的由来。”
老一辈的报人和读者相信都知道本地的《新明日报》是当年由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提出,与梁庆经的父亲梁润之联合创办。而金庸当年南来之所以找上梁氏,就是看中梁氏父子曾经有过办报纸的经验。
办报为了促销驱风油
原来当年梁润之为了促销斧标驱风油,常常亲自推销,每天到不同的商店去要求老板们给他机会将药油摆在店面,就为了博取“曝光”机会。
为了确保这些大老板给他机会,梁润之甚至投资了一辆开篷车,请了一名司机,天天西装笔挺去见客。情况虽然大有改进,但还是无法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非常有生意头脑的梁润之于是决定在报章上刊登广告,成了当时少数利用这种媒介促销产品的商家。
梁庆经说:“在报章上刊登广告相当昂贵,爸爸思前想后,认为与其花那么多钱在别人的报章上刊登广告,不如自己办一份报纸,结果就这样创办了我们的第一份周报《快活报》。”
《快活报》创办于1952年,维持了两年后停办。但梁氏在1961年在马来西亚新山出版《新生日报》,并首次向金庸邀稿,就这样与武侠小说大师结缘。
《新生日报》后来因政治因素停办,但1967年金庸南下狮城寻找办报合作伙伴时,却又找上了有办报经验的梁氏,结果双方各投资了50万元,创办了《新明日报》。
所以如果要追溯源头,我们今天的《新明日报》在一定程度上与斧标驱风油大有关系,若不是为了促销驱风油,就不会打广告,也就不会想到要自己办报纸。若没有这个办报经验,金庸也不会找上梁氏联合创办《新明日报》。
至于驱风油为何取名“斧标”,梁庆经说那是因为早年家家户户都有一把维持生计的斧头,选择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产品可以深入民心。
驱风油在中东很受欢迎
谈到驱风油如何进行改变迎合现代市场,梁庆经说斧标驱风油这些年在包装方面已经有所改变,尤其是推出方便携带的包装年轻化,用法也稍微不同。
现在的斧标驱风油味道没有以前那样的浓烈,但是“闻起来比较香”,功能并没有差。梁庆经说他并不太担心驱风油会被淘汰,因为这是“一代传一代的独特产品”。
目前,梁介福药业的产品已出口外销到中东、非洲、美国、澳洲、欧洲等50个国家地区。梁庆经透露,驱风油在科威特和沙地阿拉伯非常畅销,市场潜力很大。
“驱风油在中东的销路很厉害,到麦加(Mecca)朝圣的人都把在那里买的驱风油当成‘圣品’(HolyGood),即使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买得到驱风油,当他们到麦加去,还是会把驱风油当‘圣品’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