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学理-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介绍
个人简介
施学理,祖籍晋江龙湖前港,1973年出生于菲律宾。在马尼拉完成学业后,1996年来到中国上海,现任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归国华侨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市食品协会理事副会长、上海市青浦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等。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世界杰出青年华商、长三角十大杰出青商、上海白玉兰荣誉奖等获得者。
人物履历
1994年自马尼拉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在家族的菲律宾公司里工作了两年。
1996年,上好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施学理带着父亲施恭旗的厚望来到上海,进入上好佳担任副总经理。
2001年,施学理升任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人物事迹
最初到上海工作才22岁
到上海去的那年,施学理才22岁,但他在短时间内,便得接掌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负责销售、财务工作。施学理称,“那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期”,而且要在中国员工当中树立威望非常不易。
上好佳(中国)最先进行的两个投资项目,是经营在上海收购的两家中国国企。
他说,接手经营之初,两家工厂的员工见到新老板是外国人,而且经营方式也有所改变,“感觉自己被出卖了”。因此,“头三年的情况相当混乱动荡”。
为了改善经营环境,他说,当时公司的决策人——他的父亲及兄长,一年内必须给员工加薪两次,并改善公司设施,让员工感觉到,新的领导团队将为公司改善工作环境,而非只顾利润,剥削员工。
施学理透露,当时兄长差一点就要放弃其中一家工厂,但父亲认为必须坚持,让员工知道他们将长期待下去,与员工同在。期间,“通过体验来改变思想”,最终员工们看到了个人所得的好处以及公司业绩的增长,士气随之改善。
为求品质扔掉数量可观次货
他强调,在食品安全方面,父亲对产品质量特别重视,绝不偷工减料,但优质材料意味着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当时又正值中国市场刚起步,“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包括质量低劣的产品”,这使得公司面对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他说,上好佳的应对策略是向消费者推销新颖且质量佳的产品,建立公司的信誉。这一做法也对员工带来正面的影响。他称,“最怕就是有质量问题没有发现”,因此需要员工也秉持同样的理念,并获得工厂的授权以严格把好品质的关。也因此,他透露,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扔掉数量相当可观的次等货。当然,质量把关还需要其他要素的配合,包括稳定的员工团队和良好的供应商关系等。
施学理自豪地表示,上好佳坚持供应最新鲜的食品,是中国首家不问原因接受所有被退回食品的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在食品有效期限的数月前,主动把食品召回的公司。比如说,上好佳一般零食的有效期限是九个月,到期前的三个月就会被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