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惟明-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介绍
蒋惟明说,在一个增长缓慢的市场,企业如果希望实现“超额增速”,往往会倾向于以大吃小的并购,或者发起价格战争。但是现在,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机遇很多,帝斯曼决定首先“以自己为主”,发挥自身强项,关注自身战略发展,而不是“总想着抢别人碗里的东西”。
帝斯曼有五大业务群:营养、制药、性能材料、聚合物中间体以及基础化学和材料。2009年,其制药业务群销售额为7.21亿欧元,是帝斯曼在销售额上最“袖珍”的业务群,即使加上营养品业务领域(人类营养与保健)9.85亿欧元的销售额,从数字上看,帝斯曼也不能在制药企业中称大。
不过,在营养品业务板块,在买下罗氏维生素部门之后,帝斯曼成功将其整合,成为拜耳、辉瑞、百时美施贵宝等制药巨头的原料供应商,成就了“世界维生素大王”的行业地位。
2009年,按最终销售地销售额划分的话,中国居西欧和北美之后,已经排名第三,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帝斯曼已将其视为“本土市场”。
分享行业平均增速
在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帝斯曼不停地并购,同时又不停地出售,才有了现在的产业组合: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这个组合带给帝斯曼的是2009年全球77.32亿欧元的销售额。帝斯曼在中国的业绩不断攀升,背后也闪现着这样的发展思路。不过,在制药业务群,帝斯曼并不是刻意追求大,而是分享行业平均增速,在细分领域利用自己的专长做到最强。
帝斯曼2009年年报显示,2005~2008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2009年帝斯曼公司的全球销售额下滑了15%,但中国依然获得了3%的增长,达到近12亿美元。2010年,如果帝斯曼实现15亿美元的销售目标,增长率将达25%,为近5年的最高。这个目标会否有些激进?
对此,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蒋惟明表示,中国是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帝斯曼希望分享行业的平均增速,2010年,帝斯曼期望在中国实现15亿美元的销售目标。
细分到制药原料这个板块,蒋惟明认为,新医改给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带来了很重要的机会。医保覆盖面的增加和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更多的老百姓愿意看病、敢看病。不过总体而言,保障水平不高,所以大部分老百姓买得起的还是仿制药或者普药,这两点为中国仿制药企业发展提供了商机,而帝斯曼的业务范围恰恰就是仿制原料药。
一份由市场调研公司Freedonia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世界营养原料》预测,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E和D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最好的增长机会”出现的领域之一。2013年之后,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营养原料消费国。这对帝斯曼而言,绝对是个利好。“把这些做好,帝斯曼的机会就在这里。我认为这个行业增长不会低于20%。”
“如果帝斯曼的发展低于这个数字,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研讨和诊断企业的战略或者是方法、手段。同时,还要重视人的因素,人员是否有能力贯彻既定战略,具体措施是否有问题。”蒋惟明说,在一个增长缓慢的市场,企业如果希望实现“超额增速”,往往会倾向于以大吃小的并购,或者发起价格战争。
但是现在,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机遇很多,帝斯曼决定首先“以自己为主”,发挥自身强项,关注自身战略发展,而不是“总想着抢别人碗里的东西”。
盯紧“世界市场”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曾经成本低廉的中国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作为在中国投资建厂的目的。1995年,帝斯曼首个生产基地在江阴落成的时候,满足中国市场需要就已经是帝斯曼的主打目标。
蒋惟明认为,其实中国的成本并不低,人工应该获得更高的报酬,包括能耗在内的生产成本应该降到与国外一样,甚至更低,这样才有竞争力。帝斯曼在中国建厂,首先是想做中国市场。“哪里便宜就去哪里生产,这是非常典型的机会主义。既然讲可持续性,我的哲学就是长期投资。现在,全世界的市场在中国,如果今年中国的GDP还是保持8%以上的增长,帝斯曼也会很好,因为我们是做中国市场的。”
在2009年年报中,帝斯曼展望2010年时用了“不确定”来形容,如今半年过去了,“不确定”是否能变成“确定”呢?“到现在还是不确定。”蒋惟明坦承,第一季度季报数据要比2009年靓丽,但欧洲债务危机、欧元贬值使帝斯曼这个以欧元报上市的企业无形中遭受损失,这些超出了管理范围的因素就是“不确定”。但如果从内部而言,蒋惟明说“那就是个好年”。中国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会比去年好。
“帝斯曼在中国发展的经验是做好中国市场,这是根基很深的东西,要做长期而不是投机,因为我们是有技术的公司,有技术就有后劲,能做好中国的事情。”显然,蒋惟明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