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天,戴尔开启了“抢头条”的节奏。先是迈克·戴尔先生造访中国,揭开了“戴尔中国4.0”的大幕;随后戴尔企业级业务高管团队集体在中国亮相;10月末,戴尔以670亿美元的收购震惊业界;紧接着Dell World 2015在美国奥斯汀盛大召开…
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戴尔实际上都在围绕着两个关键词,“端到端”和“中国”。
那么, 这两个关键词和本文的主题——“戴尔软件”有何联系?
当然。戴尔软件是“端到端”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而“中国”也将是戴尔软件将发力的关键市场。作为成立刚刚三年的新部门,戴尔软件在全球已经实现了20亿美元的营收,对于戴尔来说,这是一个年轻且活力十足的新业务,对于戴尔战略的整体布局也尤为重要。
硬件环绕中的软件业务
说戴尔是IT界收购高手,应该没人会反对。
先不提这笔对EMC的惊天收购,在此之前,戴尔已然陆续收购了数十家公司,涉及软件的包括20余家,包括SonicWALL、Quest Software、Boomi、AppSecure、KACE、Make、Toad等,在收购的基础上,戴尔在2012年成立了软件集团,聘任曾服务于IBM的CA公司的John A. Swainson先生任软件掌门人,随后,曾经就职于赛门铁克和CA公司的Brenton Smith先生、以及在BMC有多年经验的苏玉龙先生相继加入戴尔软件集团,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软件并非是戴尔“土生土长”的业务,为打造“端到端”解决方案,戴尔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投入,以及对知名高管和大量专业人才的引入,快速将软件业务塑造成型,并实现了快速增长。据戴尔亚太区副总裁及软件集团总经理Brenton Smith介绍,戴尔软件在全球已经实现了20亿美元的收入,有6000名团队成员,在全球有着100万用户,90%的全球1000强公司是戴尔软件的客户;在9个Gartner魔力象限中,戴尔软件名列前茅,包括SonicWALL、Boomi等。
戴尔软件中国区业务也在蒸蒸日上,戴尔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苏玉龙表示,如今戴尔软件已经在上海、珠海、香港设立了三大支持全球的软件研发中心,数据保护、安全软件等已经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不过,即便已经实现了20亿美元的营收,相比于戴尔传统的PC、服务器等硬件业务,戴尔软件的体量还比较小,并不能够让戴尔从一家硬件公司实现向软件及服务企业的转化。但软件就像戴尔各个产品序列之间的“粘合剂”,将各个组件有机的管理和统一起来,最终打造成“端到端”解决方案。
这也是戴尔重金投入软件业务的最终原因。
同时,Brenton Smith指出,在硬件领域,业务难度越来越大,而软件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某一些硬件领域可能很快就会产品同质化,所以戴尔公司去在战略当中转向增加在软件以及服务方面的权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战略,而且确实给戴尔在过去的业务基础上带来了非常大的增加值。”
客户需求也是促使戴尔大力投入软件业务的一个重要原因。苏玉龙举了几个例子:“数据软件开发之后,在运行的时候需要监控。以前是硬件的监控,现在走向虚拟化的监控和应用的监控。而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中,要涉及到云化的改造,应用需要安全有效的运维和不间断的服务。”苏玉龙表示,从应用服务到数据库效能的监控、调优,应用的管理运维都是戴尔软件的强项。
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
中国是戴尔除美国外的第二大市场,为此戴尔为中国专门宣布了“戴尔中国4.0”战略,其中包括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成立专为中国市场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中心等举措,进一步扎根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这对戴尔在中国的软件业务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苏玉龙透露,戴尔软件业务在中国实现了高速的增长,本土化进程也在加速:“我们在上个季度已经取得了Foglight本地制造的认证,出了上海、珠海、香港三大研发中心,我们现在也开始在中国建立亚太的支持中心。”
苏玉龙介绍说,在中国,戴尔软件具有三条重要的产品线:第一是数据库复制和效能管理,主要是原来收购的Quest产品线,和数据库相关的SharePlex/Toad/Foglight等;第二个是数据保护(Data Protection);第三是安全保护,如SonicWALL产品线。“这三个产品线形成一个平台,我们将其称之为TCIP”,苏玉龙解释说,T代表“变革”、C代表“连接”、I代表“信息和洞察”、P代表“保护”。
如今,戴尔软件解决方案已经在中国的制造、保险、能源、物流等行业市场有了广泛的落地案例,随着中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推动,戴尔软件解决方案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苏玉龙表示,接下来,戴尔软件在中国将在金融、能源等、保险等产业开始大力扩张。
同时,中国市场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也给戴尔软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苏玉龙指出,在大数据趋势之下,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库复制的技术、虚拟化监控的成长越来越快速。
要继续练好内功
坦率的说,戴尔的硬件烙印过于浓厚,软件业务的知名度还不算高。Brenton Smith强调,在过去,戴尔软件一直在“苦练内功”,在内部做了很多坚实的工作。对于未来,Brenton Smith很有信心,在他看来,戴尔具有非同一般的节奏和速度,戴尔软件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戴尔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戴尔的节奏和速度。我们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向上走,不断地去扩展和进行更多的申购。35年前迈克•戴尔创立这家公司的时候就植入了这样的精神,这是戴尔和其他公司非常不同的区别,我们是动作非常迅速、非常敏捷的,是一个高度动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