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The Lancet》上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 10.8%,约1.2亿人。慢性肾病的治疗与管理,正在成为中国沉重的社会负担。其中,作为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肾性贫血容易加速CKD进展,增加患者透析风险、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率, 因此肾性贫血的纠正和管理对CKD患者至关重要。
发现创新HIF机制,率先应用于肾性贫血治疗
科学研究发现,成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来源主要是肾脏,CKD患者肾脏分泌 EPO 的能力下降,直接导致造血能力受损。为了改善肾性贫血,输血,注射促红素和补充铁剂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存在患者血压容易升高,部分患者对促红素抵抗,和铁剂过敏等局限性。
于此同时,科学研究的突破为肾性贫血治疗的革新带来希望,人体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机制被发现。HIF 是细胞感受缺氧状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在红细胞生成中发挥中心作用,同时,脯氨酰羟化酶(PHD)和其抑制剂(HIF-PHI)是调控HIF机制的关键。最后,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HIF机制的应用率先在贫血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
HIF-PHI 可通过抑制 HIF 降解,激活 HIF 通路,内源性促进生理浓度 EPO 生成,并可改善铁代谢,降低铁调素水平,从 EPO 与铁这两个关键要素上综合调控红细胞生成,达到提升血红蛋白的目的。
HIF-PHI 兼具 “三重” 优势,助力提升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
在2018 年 12 月的“缺氧诱导因子新理论与临床”高峰论坛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野平教授指出,HIF-PHI 类药物的有效性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提升 Hb 水平,有效调节铁代谢,降低铁调素,无需静脉补铁,疗效不受炎症状态影响,且耐受性好。
通过模拟人体对低氧环境的生理反应,HIF-PHI可通过多途径促进红细胞生成,具有效、安全、便利的“三重优势”。HIF-PHI对透析病人有效率超过90%,对促红素低反应的患者也有明显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良好。HIF-PHI以口服方式代替注射,可减轻患者治疗痛苦,节省往返医院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对患者来说较为便利。
HIF机制临床应用突破,有望启发更多可能性
HIF-PHI的出现将一举打破肾性贫血治疗领域30年内未有全新机理新药出现的情况,其具有的三重治疗优势将满足患者的未满足需求,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帮助患者实现将血红素指标维持在11g/dL的治疗靶目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首个HIF-PHI药物罗沙司他已经于2018年问世,标志着HIF机制的应用研究首次在临床应用上取得突破,这也将为HIF这一创新机制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