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9日,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一场发布会。民政局詹副部长会上说到:截止3月8日,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接受捐赠资金292.9亿元,物资约5.22亿件。这场发布会公布了捐赠资金,物资明细,初看资金量,物资量貌似很大,其实这些慈善机构公信力在这几年没有降低的话,也不至于这么低。
慈善制度改革,增强慈善机构公信力,任重而道远 图一
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是慈善机构接受捐赠与机制改革次数没有成正比。不能只接受捐赠而对机制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妥善处理。一起“郭美美”事件让红十字会处在风口浪尖下,公信力也直线下降。本以为经过这件事后红十字会深刻检讨、改正,随后出现的涉及红十字会的“天价餐费”事件,“落马官员妻子任职红会涉及腐败”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的慈善机构组织并没有作出有力措施,种种信誓旦旦的承诺只是想挽回脸面的表面功夫。
慈善制度改革,增强慈善机构公信力,任重而道远 图二
只有从人事任用制度,资金监管制度做好,才能真正挽回公众的信任。红十字会和其他地方慈善组织虽然是官方机构,但它的本质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在我国的行政结构中某些官方慈善组织也是属于事业编制,成为众多官场职位升降的平台之一。因此人事制度也沿袭了官场的某些不良风气,唯亲任用,不敢监督,不敢说,没地方说。改革人事制度势在必行。
人事中的任用考核,问责等机制应适应社会发展,适时改革。慈善组织应回归它的本质,不应与现有的政府组织有人事挂钩。慈善工作是社会福利进步的一个体现,不是属于官员考核成绩单的一项。
慈善制度改革,增强慈善机构公信力,任重而道远 图三
有钱的组织就是江湖。慈善组织接受着人民的爱心捐赠,只是为了把爱心更好地落到实处,是为了集中爱心办大事。不是某些人谋取利益的生意场所。生意场上商业行为存在于慈善组织就像是一颗毒瘤。最终是会要了它的命。完善监督机制,人与钱分明,加强法律建设才能铲除这颗毒瘤。
做好人事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必然能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是一步登天的,仍然需要慈善组织去把人民的爱心集中,填补我国福利制度的某些短缺。当公信度增加,人民的信任回来了,人民期盼着的福利国家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