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平台作是阿里巴巴为数不多的自行开发的产品之一,在集团内部被称第三次内部创业,与“淘宝”、“支付宝”并称为阿里巴巴的嫡生亲兄弟。
钉钉自2014年开始研发,秉承着“帮助中国4300万中小企业,进入云和移动时代”的理念,而打造的数字化管理平台。2017年开始推向市场,一直不被认可。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间接引发企业经营危机,当大多数企业家在考虑如何逆境生存时,钉钉借助中小学教育平台一举拿下近1.2亿的用户。其惊人的业绩,被作为管理研究中,化危为机的经典案例。
钉钉平台迎风起,助力中小学在线教育 图1
与大家熟知的微信最大的区别是,微信是典型的TO C产品,而钉钉打造的是一款典型的TO B的产品。钉钉在推广之处并没有将产品做得完美无瑕,应用上去更像是抄袭了微信的成果,在微信平台中的一些应用细节上进行了改进,并借助阿里巴巴的名声,极尽渲染被修正后的应用效果。
比如,钉钉的“已读”和“未读”功能。在微信平台的工作群里,发布一条讯息,并不知道群里的那位成员读过,那位成员错过了阅读。在钉钉平台的工作群里,点开群消息的成员会被自动默认为“已读”。依照常理来讲,这一功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但它却忽略了人的作用。在中庸为主流的企业环境里,绝大多数的员工不认为这是一个利己的好兆头。于是员工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抵制钉钉在企业中的使用。
钉钉平台迎风起,助力中小学在线教育 图2
如果钉钉平台已经将系统做到近乎完美,那么这种抵制是无效的,但关键是,钉钉这款产品至今还存在着很多的BUG,这让众多企业领导对这个平台持观望的态度,毕竟企业管理动一发则牵全身。系统功能跟不上,平台推广又要取得业绩,借助中小学生拓展用户使用量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策略。每一个学生背后要链接一个家长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有可能连接到家长群众,其辐射量可谓惊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钉钉借助中小学教育平台拓展用户的战略从2019年年初已经开始实施,当钉钉的城市BD要被业绩打垮的时候,“疫情”东风起,钉钉扶摇直上。开学季以来,钉钉被广泛应用到在线课堂上,全国人们因为孩子上课接受了钉钉。
钉钉平台迎风起,助力中小学在线教育 图3
钉钉的初衷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打造适用移动办公的数字化理想办公室。期盼钉钉不忘初心,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