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收购案终于落槌。
2020 年 9 月 14 日,英伟达正式宣布,将以 4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33.2亿元)的价格收购软银集团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 Arm,英伟达将支付价值 215 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以及 120 亿美元现金,包括即刻支付的 20 亿美元。
如若交易成行,这将是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大并购交易。400 亿对于英伟达来说也是一笔巨款,英伟达目前的市值约为 3002 亿美元,而 2019 年全年的销售额为109.18亿美元,今年 4 月收购 Mellanox 英伟达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案,金额达到 69 亿美元,如今这一数字被刷新到 400 亿。
Arm 出售的肥皂剧似乎终于迎来了大结局。2016 年软银收购 Arm 的价格是 320 亿美元,而那时英伟达的市值也差不多在这个区间;而如今英伟达市值翻了近十倍,而Arm的出售价格却只提高了不到 100 亿美元,这也让英伟达有了收购 Arm 的可能。
英伟达加上 Arm 如今巨大的体量和影响力,如果交易成行,我们将见证一家半导体超级巨头的诞生。
互补才能走到一起?
英伟达是如今科技行业的最热门的几家公司之一。今年 7 月,Nvidia 自成立以来首次超过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生产商,以及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市值领先英特尔近 1000 亿。
游戏就不说了,老本行依旧稳固,英伟达 CEO 黄仁勋此前财报会议中已经明确提出,2020 下半年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游戏季之一。而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数据中心业务已经超过游戏,成为英伟达最大的收入来源,在全球超算 TOP500 中,前 10 名中有 8 家用的都是英伟达的 GPU。数据中心冉冉升起,自动驾驶、AI 等故事讲得通,都支撑着市场对于英伟达业务发展空间的看好。
英伟达此前曾推出基于 Arm 架构的 Tegra 系列处理器,但在手机、平板等移动平台折戟。不过,离开手机的 Tegra 还依然活跃,比如任天堂的 Switch 就采用了定制的 Tegra X1 芯片,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31日,Switch 主机在全球销售 5248 万台,而车机方面,奥迪、宝马、特斯拉等车企的车机系统芯片(主要是导航、娱乐),也有不少来自英伟达的 Tegra,如今英伟达大力发展的自动驾驶业务,依托的平台也是 Tegra,英伟达与 Arm 的合作没有问题。
目前,英伟达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视、IoT 等领域几乎没有份额,而直接收购 Arm,有望填补这一部分的空白;而反观 Arm,虽然移动端已经是统治级别,但桌面 CPU、GPU、数据中心等领域也几乎没有客户,而这是英伟达的老本行。性格相近还是性格互补更适合在一起?英伟达和 Arm 认为是后者。
双方重叠的业务并不多,也因此想象空间也就更大。如果交易最终成行,那么英伟达将成为一家在 IP 授权和设计,数据中心和游戏。移动、PC 与服务器,自动驾驶、AI、5G 与 IoT 等各个领域都有领先布局的超级半导体企业。
从短期来看,对于销售和业务是一大利好。协议中提到,英伟达会扩展 Arm 原有的 IP 授权策略,未来给你搞个全家桶捆绑销售也不是不可能。
而更长远来看,布局全面的英伟达将成为下个时代的“收割机”,黄仁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提出:“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要创建一个比今天使用的互联网大数千倍的互联网。因此,我们希望为这个 AI 时代创建一家计算机公司。”
谁该害怕?
正如上文所说,Arm 与英伟达的“互补”,会让各自都杀向曾经陌生的战场,双方技术的结合也很值得期待。黄仁勋表示,合并后的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 Arm 架构覆盖的庞大网络带来英伟达的技术。”
《福布斯》提出了几种设想:
更多“大核” Arm数据中心通用处理器
更大的CPU,GPU,NPU和网络数据中心组合
适用于HPC市场的CPU-GPU-NPU与共享内存系统结合
基于NVIDIA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GPU / NPU IP
适用于Windows笔记本的基于Arm的SoC
基于Arm的大核心CPU,可提供最高性能的Windows台式机
任何一个组合看起来都很值得研究。
最直接的,Arm 加上英伟达会给 X86 带来不小的压力。Arm Soc 未来可能会获得英伟达的 GPU 支持,甚至像苹果那样,直接把 Arm 带到高性能的台式机上;服务器、数据中心方面,如今,GPU 被越来越多的尝试作为加速器使用,这使得英特尔的老本行面临不小的压力,服务器上 X86 架构依然是主流,但 Arm 携手英伟达,直接杀向了英特尔的大本营。
英特尔以外,高通们也确实应该为此而感到紧张。高通此前在移动端的战争中已经击败了英伟达,成为这个领域最大的赢家,把 Tegra 挤到了边缘业务上。此次收购 Arm,英伟达可以重拾回归移动领域的野心了,Tegra 的手机回归?不是不可能。
另外,收购 Arm 后,英伟达将进一步拉开与 AMD 的差距,尽管后者近日叫好叫座,但 Arm 能为英伟达带来的,显然是 AMD 追不上的。
阻力重重
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美好过头的交易,都没那么容易成行。这项交易需要面临严格的审查,还需要经过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批准,预计监管审批可能需要 18 个月的时间。 各国政府、反垄断部门、曾经竞争合作的公司,都是这桩超级交易面前的阻力。
此前 Arm 被卖给了软银,后者毕竟是一家主要以投资为背景的企业。而英伟达,则是完全的业务公司,和高通、苹果等 Arm 的大客户,都有着业务上的竞争,也因此,会面临“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这样的情况,这很容易就会引起反垄断部门的注意。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二者的业务并不重合,可能不会受到来自垄断部门太多的阻力。
对此,黄仁勋表示,他喜欢 Arm 的商业模式,并希望扩大其广泛的客户基础,黄特别强调英伟达为此次收购花费了大量资金,没有动机做任何会导致客户背离的事情。
英国相关部门也需要斟酌收购的影响,毕竟 Arm 是英国科技行业最重要的企业之一。为此,英伟达特地在声明中强调 Arm 总部继续设在剑桥,并将再次建造由 Arm CPU 驱动的最先进的 AI 超级计算机,支撑 Arm 剑桥总部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中心,另外,Arm 的知识产权将继续在英国注册。
而当 Arm 成为一家美国公司之后,对于中国的科技行业来说就更不是一个好消息了。此前,台积电已经无法为华为提供代工服务,海思等企业已经获得了 Arm V8 永久授权,当英伟达成为美国公司,未来的授权就更加困难,甚至设计能力也都要锁死,毕竟海思等企业使用的都是 Arm 公版架构。
另外,Arm 在中国还有全球唯一一家合资公司安谋中国,后者正处在换帅的风波当中。此前,高通收购恩智浦(440 亿美元,也是 Arm 收购案之前半导体行业最大的收购案)的交易,就被中国一票否决了。英伟达与 Arm,也要面对同样的压力。
针对中国的情况,黄仁勋认为,有办法解决中国合资企业的管理问题,情况“在控制之中”,对于收购Arm得到中国监管机构批准有信心。
这桩交易存在被否决的风险,Arm 这样份额巨大的平台型公司,想找个合适的卖家确实不容易。但无如论如何,这都会是近些年来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影响深远。